记者寒冬探访动车所看看为春运安全保驾护航的幕后英雄
【资料图】
万籁俱寂时 高铁出发前他们走出两万步“护航路”
是昼伏夜出的“猫头鹰” 更是一丝不苟的“体检师”
1月18日,距离农历除夕还有3天。年味儿渐浓,春运也达到了繁忙的最高峰。
任闻民
凌晨1时,当万家灯火逐渐熄灭,当城市在寒夜中沉寂,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北动车所内却灯火通明,忙碌仿若白昼。驰骋了一天的动车组列车整齐地排放着,任闻民和工友们正在对这些列车进行认真仔细的检修。
任闻民是沈阳高铁基础设施段沈阳北高铁设备车间一级修工区工长,工作就是每晚为动车组列车进行车载设备维护,简单说就是给高铁动车“做体检”。由于高铁动车大部分都是在白天运行,只能在晚上等车体入所后进行作业。所以任闻民和工友们戏称自己为昼伏夜出的“猫头鹰”,“其实,对于我们来说,最大的挑战不是昼伏夜出的作息,而是作业中遇到突发问题。就怕处理不好影响列车运营,无法让旅客正点到达目的地。”
寒冬被迫“蒸桑拿” 晴天也要穿雨衣
任闻民的工作是在狭小闷热的司机室内通过检测分析数据,查找动车存在的隐性问题,提前排除可能发生的影响安全的故障。
随着春运的到来,检修任务也随之增加,任闻民和工友们每天要检查27组动车。“我们每天都争取用最短的时间高质量完成检修任务,因为未完成检查的动车组是不允许上线运营的,那样会影响高铁运行。”任闻民边说边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。虽然仅仅用了20多分钟就完成了设备数据的下载和分析检测,但额头却已经渗出一层密密的汗珠。
为啥会出现寒冬大汗淋漓的现象?除了检修紧张、工作强度高,还与他们的工作环境密不可分。
动车组车载设备检修是一项难、苦、累的活儿。东北地区气温低、积雪多,列车入库时车底往往会凝结成一层厚厚的积雪。为了给动车组走行部融冰除雪,库内的温度要达到30多摄氏度,而车厢内的温度往往还要比库内再高出10多摄氏度。他们每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,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。遇到突发设备故障的问题,甚至会连续在单位忙上几个昼夜。“有的时候车底下就跟水帘洞似的,全程要穿雨衣进行检查,一趟车检下来全身就像泡在水里一样。”任闻民说道。
“找病根”“动手术” 肩上责任重大
除了肉眼可见的辛苦,这还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。因此,作业人员不仅要做到细致入微、面面俱到,还要有绝对的耐心。
据了解,动车组车载作业有一套严格的检测标准和作业流程。通过下载分析动车组当天的运行数据,根据故障现象和故障代码,顺着遗留在数据中的蛛丝马迹准确地找到“病根”,并为动车组做“脑部手术”。“动车组上哪怕一条数据分析不到位,一个松动螺丝没有检查到位,都有可能造成动车组无法安全稳定地上线运行。”不仅如此,作业过程还要全程视频录像并存档检查,通过专人回放检查,卡控每一列动车组的运行数据和视频录像,确保掌握当日运行的每列动车组的运行情况。
每到万籁俱寂之时,都是动车组车载设备检修最繁忙之时,任闻民和工友们忙碌地穿梭在列车间,从车头到车尾,一晚下来至少要走上十多公里,每晚的步数都在两万以上。
“十指不沾阳春水” 家人给他最大支持
任闻民今年已经53岁了,与动车组相伴的日日夜夜,让动车组成为了超越家人的亲密伙伴。“咋能不心存愧疚呢?我女儿都24岁了,可是在她成长的过程中,作为父亲,我参与的十分有限。”提起家人,任闻民说到最多的词汇是“感激”。
“我特别有幸能够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。不仅父母一直教育我要当先锋、当表率,而且我的妻子也给予了我最大限度的支持,是我最坚实的依靠。”任闻民的妻子是医院后勤工作人员,她在家里也为丈夫提供着最周到的“后勤保障”。
有了家人全力以赴的支持、领导委以重任的信任和工友们团结一致的配合,任闻民说,他有信心和动力,在平凡的岗位上“担大责、扛大任”,贡献先锋力量。
在周而复始的黑夜里,在每个日出东方的希望中,有无数个像任闻民一样坚守岗位、默默奉献的“体检师”,为高铁动车的每一次安全高效出行保驾护航,守护着我们的回家路,奔向每一个充满期待的明天。
沈阳晚报、沈报全媒体记者 鲁思萌 苏慧婷
摄影记者 常晟罡 通讯员 刘 博